人民的名义豆瓣评分如何 人民的名义如何把副级官员作为“终极老虎”

2017-04-06 10:19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t0102923e449f148fd8.jpg

人民的名义如何把副级官员作为“终极老虎”

  “广电总局给了一个特殊的尺度”

  剧本创作完毕,《人民的名义》正式开拍。

  但此时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亿元的总投资还差2000万,作为总制片人的李路当时压力非常大。他甚至决定,如果投资一直没到位,就抵押自己的房子。

  拉投资的过程非常困难。导演李路坦言,这次融资的过程是自己从业以来最受挫的一次。最初,李路尝试联系很多大型国企投资,都被对方或委婉或直接地拒绝。很多时候,昨天刚签完合同,今天就说不能打款。

  李路很感慨:“我也能理解他们,反腐剧在当时的市场里几乎没有成功案例,投资是逐利的,他们怕钱打了水漂。”

  最终,决定投资的五家小型民企都是李路的朋友,也都是第一次拍摄电视剧,其中还有两家公司是专门为拍摄《人民的名义》而成立。资金终于在开拍十几天后全部到位。

  事实上,早在李路介入该剧之前,范子文就曾经尝试联系一家大型电视台,试图与对方接洽这个项目。“压根没见到人,对方说算了,反腐剧风险太大。”

  范子文坦言,虽然这部剧是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立项,也得到了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但正如改革开放初期一样,未来的走向谁也没办法确定。“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开拍后不久,湖南卫视到剧组考察,六七个人左右的团队一共来了三次。“他们的嗅觉和李路一样灵敏,拍板决策程序也很快,”“他们很有诚意,(他们的)热情感动了我们。”李路说。

  资金到位后,李路肩上的压力依然没有减轻。他觉得,这是他有史以来拍摄难度最大的一部剧。

  据了解,《人民的名义》摄制团队将近400人,80多名演员,半数左右是明星,总共有2700多场戏、300多个场景。拍摄场地涉及南京、北京等地,且夜戏过多,审讯和会议等多发生于夜间。“这么多演员的群像戏是对我新的考验。”李路说。

  为了还原整个政治生态,李路在接到周梅森的剧本后,从影像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打磨。

  首先,他将自己一贯擅长运用的温情元素,加入到似乎很“高大上”的反腐剧中,对人物情感进行了深度挖掘。

  例如,在原来的剧本中,侯亮平被派到汉东省执行任务,他的妻子钟小艾举双手赞同,鼓掌欢送 。但李路认为,这个情节发生时,汉东省前反贪局长陈海刚出车祸,侯亮平此去汉东,即将面对的形势极其复杂,是存在很大危险的,这种情况下,作为妻子欢送是不符合人情常理的,在具体拍摄时就做了调整。

  还有一场戏,是陈岩石去世后,大家集体参加他的追悼会为其默哀。李路认为,应该将追悼会改为追思会,省委书记带领所有人集体回忆他光辉的一生历程,为其鼓掌。“周梅森不同意鼓掌,但我坚持。他说人都去世了,怎么还鼓掌。我说必须鼓掌,这是追思会,不是追悼会,是在缅怀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在为这种精神鼓掌,除了有淡淡的温情,还有更高的品格。”

  李路充分运用美剧电影化的镜头语言,采用极其写实主义的拍摄手法。他以赵德汉吃炸酱面的那场戏为例,“侯勇光吃面条就吃了一斤,一遍又一遍,就是为了营造非常真实的效果。”另外,侯勇长着一副英雄脸,在李路的印象里他根本没演过反面人物,当时李路提出请他演这个角色,包括周梅森在内的很多人都反对。

  “但是看完后都觉得效果太棒了,完全把那种貌似憨厚老实的贪官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拍了三个通宵,我给侯勇设计了很多细节,比如趴在地上准备逃走,那种濒临崩溃的状态一下子就出来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