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豆瓣评分如何 人民的名义如何把副级官员作为“终极老虎”

2017-04-06 10:19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5554f651294c4c0caba37d9fdab7d5a920170406074223.jpeg

人民的名义如何把副级官员作为“终极老虎”

  2014年11月30日中午,南京,范子文第三次找周梅森谈反腐剧的创作。周梅森说:“我请你吃饭,我们是好兄弟,只吃饭,不谈剧。”同席的还有江苏省两位检察官。饭桌上,检察官谈论他们办案的感受,“他(周梅森)就来情绪了,激动之后就说这个事可以干。”

  2015年3月9日,周梅森的59岁生日。当天,他开始正式动笔创作。厚积而薄发,一周后,周梅森便拿出了两集剧本。

  周梅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至今,他一直笔耕不缀。开始创作《人民的名义》时,他的抽屉里已经有了好几部小说的部分内容。“有的写了一大半,有的写了五六万字,还有的十几万字,最多的已经写了二十万出头。”

  周梅森没想到形势变化得这么快。他本以为至少还要等几年,他的这些小说才能重见天日,现在机会说来就来了。八年来对反腐现实的密切关注,多部小说里的素材积累,在创作《人民的名义》过程中,他形容自己的灵感“几乎是喷薄而出”,“写得非常顺”。

520271699b804adbb70da3cd68c0465c20170406074223.jpeg

人民的名义如何把副级官员作为“终极老虎”

  2003年,周梅森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曾说:“如果生活不能激励我,没有新的东西让我激动、让我震撼,我就会淡出政治小说领域。”

  而 《人民的名义》的顺利创作,从反面印证了这句话。周梅森说,2004年至2014年,“最刺激到”他的社会现实是:腐败愈演愈烈。

  他指出,虽然十八大以来落马官员激增,但实际上,十八大以后“动了真格”的反腐,是对近十几年来腐败的清算。

  在他看来,以前有关主管部门一直有一个误区,即反腐败题材会造成很负面的影响。但实际上对于这类题材文艺作品的限制,反而从某种程度上纵容了腐败的发生和发展。“你以为不让写不让播就可以没腐败了,腐败不是愈演愈烈么?!”

  “腐败干部不是‘吃人的老虎’”

  除了自身对社会密切的观察,周梅森1995年挂职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经历,也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据他回忆,在徐州市挂职的时候,他下到各县听取当地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工作汇报。“这些人说起来各种政策头头是道,比如计划生育,他们甚至可以把上环率背诵到小数点后两位。满嘴官话,根本听不到实话。 但是等到工作谈完了,酒杯一端,真话就来了,酒再稍微多一点,心里话就全说出来了。”

  后来,周梅森和挂职期间结识的很多官员成了朋友,也看到了这些人几十年来的起起伏伏。他说,像剧中易学习这样的干部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因为没有后台和政治资源,他的很多朋友25年前是正处级干部,现在仍然是正处,一动不动。

  而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官员们的心态大多有两种: 一种是觉得既然已经仕途无望,就每天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没有大错。另一种是怀着“能捞一把就捞一把,能贪就贪”的想法钻营。而对于县长和县委书记而言,这样的想法并不难实现。

  “想贪污还不容易吗,一年贪个300万、500万玩儿一样,县长可以招标卖项目,招商引资,县委书记可以卖官,这些现象都很普遍。当然,2014年之后就遏制住了。”周梅森说。

  除了身边的故事,他也经常关注新闻报道和中纪委网站上的反腐消息,并把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的真实案例作了详细分析,比如最有名的“小官巨贪”魏鹏远案。

  年近六旬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平日里骑破旧自行车上班,受贿金额却达到2.1亿。专案组在他的一处房产中发现,空荡的房间中只有一张床,床垫下堆满了封着胶带的纸箱,里面是一捆捆还贴着银行封条的现金。

  2015年,为了了解官员落马后的真实状态,在最高检的安排下,周梅森在南京浦口监狱与落马官员举行了两次小型座谈会。

  周梅森说,谁贪污了多少钱对他没有太大意义,他试图从人性深处挖掘这些官员落入低谷后的心理状态。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除了后悔以外,这些官员还普遍地表现出一种委屈的情绪。“有一个官员因为贪污受贿50万被判了15年,我能感觉到他的委屈,他反复说‘判了十五年’,强调了好几次。”

  周梅森认为,人性是复杂的,腐败的干部不是“吃人的老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些人是因为一念之差。

  按照他的要求,参加座谈的落马官员都曾经身处核心的权力部门,有大城市的区长、县长、县委书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还有国土开发等核心权力部门的一把手。

  看到他们,周梅森感觉很痛心,一方面,这些人破坏了中国官场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不良的政治生态,也对他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当权力没有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