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遭砍过半形势颓废 台湾艺人或集体来内地发展

2015-10-27 11:57 法制晚报(北京)

导语:当年的茶叶蛋事件给两岸同胞造成了不少误解,现如今国内综艺大幅度崛起,台湾综艺却面临溃败被砍,真是风水轮流转

 

  ·北上盘点·

  今年内地亮相的台湾综艺艺人超50位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在2015年电视荧屏和几大主流视频网站的主要真人秀节目中,出现过的台湾综艺艺人数量已经达到50人以上,而以往甚少与内地电视节目发生交流和接触的徐熙娣等人,也纷纷前往内地试水。

  除台湾综艺圈衰败这个原因外,台湾综艺人选择北上的原因很明显,一是片酬丰厚,二是舞台更大机会更多。

  据记者统计,在此之前被称之为“顶薪”的蔡康永和徐熙娣,在《康熙来了》平均每集的主持费也仅为2.4万元。赵正平、沈玉琳等能为节目带来好效果的通告艺人通常是2000到3000元。宣传期的艺人无论名气大小均约为280元,即便团体成员为多人也只是这一份钱。他们在内地的收入最少增加几十倍。

  ·处境分析·

  知书达理型主持人更吃香

  台湾综艺主持人想在内地有口饭吃要求也很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较早打开市场的蔡康永、阿雅、陈嘉桦、庾澄庆等艺人之外,其他台湾综艺艺人更多的还是求路无门的状态,在兜兜转转一圈之后,只能回台湾暂时等待内地新机会的召唤。

  不少内地电视节目工作者告诉记者,与很多年前台湾综艺节目红火时期相比,内地综艺节目的类型以及表现风格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口台湾腔、时不时就拿荤段子和对来宾形体的攻击开玩笑的台湾综艺主持人已经不再是主流风格,这也使得台湾主持人在内地的日子并不好过。“基本上,现在能够在内地市场找得到门路的台湾主持人,都是知书达理学识渊博型,或者是无节操无下限特别敢做的女艺人,以往如吴宗宪、张菲这种类型的主持人,几乎都已经很难找到空间。”

  广电总局对于主持人监管政策的紧缩,以及对于港台艺人的严格限制,也使得台湾主持人很难在内地市场找到足够好的机会,似乎从现在开始,重新学习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已经成为台湾主持人内地淘金的必需品。

  通告艺人不接地气难出彩

  与主持人的尴尬相比,一直以上综艺节目为生的台湾通告艺人们的生活则更加尴尬。

  以往依靠在台湾综艺节目中作风豪放、大曝隐私而走红的沈玉琳、赵正平、小甜甜、刘雨柔等通告艺人,在内地市场上节目的效果,反而远远不如台湾节目。

  老牌台湾综艺节目制作人陈冠廷就直言,在台湾通告艺人可以靠一个梗就上遍所有节目活得滋润,但是在内地这种情况就很难发生。“一个通告艺人素颜都已经在台湾上过八万个节目,在内地就更难有新鲜感了。”

  而且,不少内地电视节目制作人也表示,台湾艺人难以接地气,也让他们很难在内地市场出彩。“他们的话题还是很局限于台湾,但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和内地结合的东西,而且我们要的也不是一些老梗,也希望发现他们更多的才艺。”

  制作人寻找到新天地

  相较于艺人在内地市场的艰难,节目制作人反而能够寻找到一些生存空间。曾经执掌《康熙来了》巅峰期的孙乐欣就已经收到了内地视频网站的合作邀请,而詹仁雄、陈致远等制作人也有望和内地电视人合作开创新节目。

  以往一直拘泥于低制作费、重复选题的他们,似乎也看到了一些新的空间。“以前几乎每一个节目都是在翻包包、卸妆、讲美食,一个夫妻吵架的梗都可以吵三年,现在有机会进入内地,节目的视野和空间能够打开很多,节目的局限也小了很多。”

  不少制作人坦承,现在终于可以扩大自己的选题范围,开拓一些自己以前只能够在想象中完成的节目。“至少,我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做大节目的感觉了,而不是面对一帮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去讲那些我自己都能替他们讲的夫妻话题或者小吃美食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