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

6

.0分
集数: 共23集
类型:
地区:内地 年代:2006
导演:傅东育
主演:

简介: 省农大校长罗汉生被派到峡口当市委书记,上任后大胆改革,想从体制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但遇到了来自内部的重重阻力,致使矛盾激化。他不甘心自己的抱负付诸东流,主动要求到省里的贫困地区峡西市任职,意图在基层为“三农”问题摸索经验。 ...[更多]

简介

沃土第13集剧情介绍

第13集

一觉醒来,蒋长林发现自己不仅莫名其妙地签了验收书,还被硬塞了一笔说也说不清推也推不掉的钱。不知所措的蒋老来到了检察院门口,但上一次坐牢的经历使他退缩了,再加上蒋苇即将和罗汉生结婚,他实在不想在这个时候发生些什么。罗汉生被任命为省委副书记,对他寄予厚望的贺书记让自己的秘书老周跟着罗汉生。郑建国依旧盯着小铜矿的事不放,马明依然推搪。水库后坝的落成典礼按期举行,卫琴带着数码相机拍下了大坝宏伟壮观的景色。心里有愧的蒋长林不敢离开大坝半步,但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暴雨中水库后坝因水泥不达标出现了裂缝,蒋长林立即向马明申请开闸泄洪。马明知道所谓的承建商陈志豪只是幌子,实际上后坝是由兴隆实业公司建造的。他前去质问胡志东,江峰交待是卢庆林为了追求利润严令这样做的。而如今,卢庆林已携带四百万赃款逃跑了。马明慌了,这个责任太大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即将到来,水库后坝已经出现裂缝,险情随时可能发生。只有一条路可以提前通知疏散群众,那就是炸毁大坝,否则,十五万人将在睡梦中被夺去生命。  第十四集马明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贺书记,便让蒋长林以专家的身份赶到省城请求贺书记批准立刻疏散人群、炸毁大坝。贺书记震怒,虽然蒋长林闭口不谈,但他清楚一定是大坝质量有问题。然而十五万人口的性命危在一旦,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为保住峡口市区和国家大动脉京九铁路,贺书记决定炸后坝泄洪,引水进山,疏散后山村民的工作紧急展开。郑建国在疏散群众的过程中发现,所谓的小铜矿实际上是金矿。在长期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他已经怀疑这座矿是钟启明和胡志东在马明的庇护下开采的,并且很可能是一座金矿,同时,他已经掌握了胡志东是大坝真正的承建商以及马明妻子受贿的证据。郑建国将钟启明和现场缴获的金砂带上了车,继续到各村组织群众撤离,可来到坡坪村果汁厂,却遇到那里的农民不肯舍弃全村倾囊购买的新机器。不清楚是否肯定要炸坝的郑建国打电话询问马明,面对峡口的现状,郑建国悲愤不已,忍不住将他掌握的情况质问马明,恐慌的马明意识到,只要郑建国在,他多年来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清白的名声将被彻底摧毁。突然,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为信号盲区,罪恶的想法顿时浮上心头。马明表示炸坝前十分钟会用电话通知郑建国撤离,可时间到了,马明却拿着手机踏进了信号盲区。  第十五集  一声巨响惊呆了果汁厂所有的人,大坝爆破了,洪水汹涌而来。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郑建国等党员牺牲了,钟启明和现场缴获的金砂也被洪水卷走。卫琴虽然被救却陷入深度昏迷。马明已无退路只得和胡志东结成统一战线。为了不让事实浮出水面,马明将卫琴送进妻子的医院严密看护起来,不准任何人接触。炸大坝究竟是因为泄洪需要,还是因为它本身有问题扛不住洪水的袭击,这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只有贺书记保持缄默,他表示灾后重建才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罗汉生前往峡口,负责灾后重建工作。封省长认为大坝质量一定存在问题,而且事情发生在峡口,马明难逃干系。他一方面叮嘱李雅疏远马明,一方面让她密切关注卫琴的抢救工作,并让她在协助罗汉生组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到峡口摸清大坝的真相。为了转移大家对郑建国死因的怀疑,马明写了一封匿名信,向封省长举报蒋长林受贿。封省长表面按兵不动,心里却在琢磨贺书记对大坝问题的态度。他知道贺书记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而自己已担任省长多年,他自认为他将是下届省委书记的最佳人选。如果贺书记明知大坝有问题却压着不查,那就是严重的政治错误,贺书记在峡江的任职也将提前宣告结束。  第十六集  洪水过后百废待兴,但一些农村的强劳力却撂下急待耕种的土地进城打工,原来,大家眼看着刚建好的大坝竟这么不堪一击,对政府彻底灰心失望了。罗汉生除了愧疚也说不出让大家留下来的理由,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老百姓重新建立对政府的信心,回到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贺书记找蒋长林谈话,蒋长林终于承认大坝质量确实有问题。贺书记让他保持沉默。蒋长林知道,他是由罗汉生亲自任命的,现在又是罗汉生的岳父,一旦他签字受贿的事暴露,作为省级领导,罗汉生就必须承担用人不察、对亲属管教不力等等罪名。除了保持沉默,蒋长林别无选择,但贺书记为什么也压着不查,这让他百思不解。胡志东借灾后重建好好地表现了一番,既捐款又建学校,极大地改变了他在罗汉生及贺凡心目中的形象。兴隆乡是重灾区,坡坪村的农经会在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罗汉生认为应该在全乡推广农经会,马明却以农经会抗税为由表示反对。重建需要资金,峡口市本就贫困拨不出款,再加上兴隆乡为了树立假典型积欠了农民大量白条没有偿还,资金又成了罗汉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十七集  为了兑现农民手中的白条、并解决重建资金,罗汉生决定拍卖马明一手建立起来的新的市府大楼。看着自己多年的努力就这样被卖了,马明心里说不出的窝囊。省委任命罗汉生兼任峡口市委书记,罗汉生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农经会,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罗汉生将兴隆乡搁置多年的体制改革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和三年前一样,此举又招致大家的不满,贺书记劝罗汉生暂时搁一隔,一切还是要以社会稳定为前提。李雅不断地将第一线的情况向持观望态度的封省长报告。蒋苇的到来给了罗汉生极大的安慰,就在这团聚时刻,传来农经会要起用法律手段状告乡政府乱收费的消息。  第十八集  农经会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力,罗汉生认为这表示乡政府已经到了必须进行体制改革的时候了,但省里依旧将改革压下,要求先与农经会协商。农经会态度强硬,除非政府答应以后完全按照中央文件收费,而政府在思想上却根本接受不了群众告政府这一现实。罗汉生意识到要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转变政府人员的思想,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自己却势单力孤,罗汉生盟生了辞职的想法。罗汉生的辞职信引起贺书记激烈的思想斗争,改革和稳定虽然是一组矛盾,可不改革就不能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不发展人民的生活就得不到改善,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稳定问题。贺书记终于同意以兴隆乡为试点进行体制改革。这一次,罗汉生从思想上入手,一个个耐心劝解、一个个费心安排,体制改革工作在平和有序的状态下安全着陆。根据钟平县委的调查材料,死难人员中的钟启明有私开金矿的嫌疑,但因金矿被淹、也没有其它人证物证,钟启明依然和郑建国等六位党员被授予烈士称号。郑建国家里被盗,而被盗的仅是郑建国的一本笔记本。  第十九集  陈桐因炸坝时没有劝说郑建国撤离愧疚不已,对郑的死因始终存疑。特别是小偷仅偷走了郑建国家里的一本笔记本,陈桐感到,郑建国的死不是偶然的。他私下去电信局查了郑建国的手机,发现最后和郑建国通电话的是马明,又从郑建国的工作日志里看见写着大坝、金矿的字迹。陈桐分析,郑建国可能掌握了一些马明在大坝、金矿问题中的线索,马明有杀人灭口的嫌疑。他写信给封省长,希望省里对郑建国的死因立案调查。封省长却以事情发生在峡口该由峡口组织调查为由,将这烫手的山芋扔给了罗汉生。胡志东刻意接近贺凡终于见效了,贺凡开始对胡志东有了好感。看到陈桐递交的材料,罗汉生震惊了,由于涉及的是市长马明,又没有可靠的证据,罗汉生也不敢轻易有所举动,仅在暗中留意此事。胡志东希望得到贺立斌的庇护,却被贺立斌一眼看穿,贺立斌丝毫不给他可趁之机,并且不允许贺凡再和胡志东来往。  第二十集  贺凡在胡志东的电脑中发现一个名为“金子”的加密文档,开始怀疑胡志东与金矿有关,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她和陈桐联手调查此事。他们查到承包水库工程的其实是毫无资质的杂牌公司。此时,卫琴清醒了,证实了郑建国等人的死亡是马明造成的,但贺书记却认为证据不足暂时不予调查。罗汉生虽无法理解贺书记的苦心,但也不愿违背贺书记。愤怒的卫琴找到贺凡,要求用舆论的压力迫使政府调查此事。封元一将那封举报蒋长林的匿名信转给罗汉生,他要看罗汉生怎样处理这件事,如果罗汉生不予处理,那就说明他有私心,在下届省委书记的候选人中,封元一就将少一个竞争对手。但这封信却被周秘书私自扣下转交给贺书记。贺书记找封元一谈话,婉转地批评了他的做法。随着陈志豪、江峰的失踪,再不展开调查很可能断了线索,罗汉生决定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情逐步败露,胡志东和马明慌了阵脚,将希望寄托于封省长,而明哲保身的封省长又怎么可能去趟这潭浑水呢?  第二十一集  贺立斌扣下了贺凡关于大坝质量问题的文章,这让贺凡极不理解,而事实上,贺书记的苦心又有谁能够理解呢?贺立斌得知罗汉生背着他组织联合调查组,非常气愤,前往质问罗汉生,命令罗汉生必须服从上级。见贺书记被自己气得心脏病发,罗汉生十分愧疚,在周秘书的陪同下前去看望贺书记。贺书记告诉他,当前主要工作是灾后重建,大坝的问题不是不查,而是缓查。马明得了晚期肺癌,他来到钟平县,看着他曾经为之付出了青春和热血的土地,以及将他视为恩人的淳朴的乡民,他后悔了,后悔为什么会一念之差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他感到愧对党、愧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第二十二集  时日不多的马明为求得心里的解脱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石坝乡蹲点修渠,马明的转变使胡志东不得不自谋生路,他决定利用贺书记不愿查大坝的心理搅浑这潭水。由于罗汉生停止调查,众人极为不满,陈桐和贺凡暗地里继续调查,终于查出承包水库工程的其实就是胡志东的公司。卫琴在整理大坝照片时发现,事发前大坝上就有了裂缝,这说明大坝确实存在着质量问题。胡志东铤而走险,向李雅投寄了举报蒋长林受贿的匿名信,将大坝质量问题全盘推到蒋长林身上。封元一正想激化罗汉生和贺书记之间的矛盾以坐收渔人之利,李雅心领神会,马上将信转交给罗汉生,并且告诉罗汉生,先前有一封同样内容的信已经转给罗汉生了。罗汉生这才知道,是周秘书私自扣了他的信并转给了贺书记。罗汉生非常生气,他来到贺书记办公室,问贺书记为什么刻意隐瞒他这么重要的情况。一番深谈,罗汉生终于明白了贺书记的苦心。原来贺书记为了全省的长远利益,将满怀希望寄托在罗汉生身上,并将向组织推荐他担任下届省委书记,带领全省人民脱贫致富。而查大坝必定查到蒋长林,用人不察、对亲属管教不力等罪名必将影响罗汉生担任省委书记这样重要的岗位。罗汉生思考了一夜,但他始终无法背弃自己的原则,他认为,政府首先应该取信于民,否则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大坝事件已经影响到政府的诚信,再不将真相公之于众,人民就将对政府彻底失去信心。一个没有群众拥护的政府又怎么可能长治久安。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建立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比谁来当省委书记更加重要。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蒋苇,希望她能说服蒋老去检察机关自首。  第二十三集  曾经饱受牢狱之苦的蒋长林实在无法面对监狱里的生活,蒋苇也怕他承受不了,默默地将他送上前去加拿大的航班。李雅知道,蒋长林一走,罗汉生就将成为众矢之的、有口难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雅还是被罗汉生无私无畏的精神折服了,她悄悄将蒋长林的航班通过拷台留给了罗汉生。罗汉生及时赶到机场劝回了蒋长林,但脆弱的蒋老始终无法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最终选择以死来逃避现实。父亲的死使蒋苇无法再面对罗汉生,她向罗汉生提出离婚。蒋长林事件果然影响到了罗汉生,谣言四起,省里开始对他进行外调,但清者自清,唯真唯实的罗汉生又有什么把柄可以让人抓呢?  大结局第二十四集  蒋长林的一封公开信,使一切浮出水面,贺书记意识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自己却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投鼠忌器,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汉生的政治品质比自己更为成熟。胡志东锒铛入狱,肺癌晚期的马明撑不住进了医院,他别无所求,只希望他这最后的努力能为他的党性保持一点纯洁性。贺书记前往北京向中央检讨自己压制调查大坝的错误,并推举罗汉生继任省委书记。贺书记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改变全省农村的落后面貌,他没有责怪罗汉生一再将自己推到火焰刀口上,通过大坝事件,他对罗汉生更加充满了信心。罗汉生从北京回来了,他将成为峡江省新一任的省委书记,当他踏上峡口地界时,发现往常浩浩荡荡的迎宾队伍没有了,等在路边的是一个他那么熟悉、那么期待的身影,是他这一生都不可缺少的港湾,是一盏随时都为他点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