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跌落谷底有重新崛起的国际时装品牌一览 有没有你熟悉的?

2016-08-12 10:48 BOF

QQ截图20160812104908.png

  从Chanel到Michael Kors,那些曾经跌落谷底又攀上金字塔顶尖的国际时装品牌。

  英国伦敦——在时装界,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就算创意总监离职、公司关停门店,往往也只是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事实上,当今时尚界最成功的几家公司在享受如今的成功之前,也曾在金融风暴中捱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苦痛。

  CHANEL

  崛起:1910年,Gabrielle “Coco” Chanel在巴黎康朋街21号开出了她的第一家商店。截至1920年代,这位设计师独特与彻底的现代设计使其成为时装界的重要力量。她在1921年推出的香水“Chanel No.5”更是让她成为世界知名的时装偶像。

  转折:1945年二战期间,尽管公司仍能继续生产香水与配饰,Chanel被迫关停其高级定制时装屋。

  再崛起:Chanel在1954年东山再起,重推高级定制系列,首次推出如今与品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粗花呢外套。但直到1983年Karl Lagerfeld首次执掌Chanel创意大权进行时装发布,Chanel签名式设计——针织、粗呢、皮革链条、山茶花——才得以不断放大到极致,走进当今新时代。2014年,Chanel录得75亿美元营收,14亿净收入。该公司由Pierre Wertheimer的后代、神秘的Wertheimer家族拥有,Pierre Wertheimer曾在1920年代资助Chanel No.5的营销与分销。

  TOMMY HILFIGER

  崛起:1970年代早期,年仅18岁的设计师最初进入时尚圈,是在家乡纽约州埃尔迈拉(Elmira)创办了“人民之地”(The People’s Place)商店,贩售受到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披头士(The Beatles)与滚石(The Rolling Stones)等音乐家与乐队启发的时装产品。Hilfiger告诉BoF说,当初他们仅用150美元创办了这间概念商店并获得了成功,此后设计师还成功在纽约州大学城数个地点开办了分店。

  转折:尽管Hilfiger的年轻活力与智慧推动“人民之地”不断前进,糟糕的财务规划与过度扩张,加之美国经济低迷大大背景,Hilfiger不得不在1977年申请破产保护。

  再崛起:截至1985年,Hilfiger推出同名品牌回归商战,用“绞刑”系列广告(hangman campaign)向Ralph Lauren、Calvin Klein、Perry Ellis等品牌发起挑战:在时代广场(Times Square)树立新广告牌,巧妙将自己新生的品牌与美国男装时尚的守门人进行比较。1989年又是品牌另一个财政困难时期,Hilfiger与投资者曹其峰(Silas Chou)、Lawrence Stroll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二人始终支持Hilfiger直至1992年品牌首次公开募股,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首家时装公司。截至2000年,该公司已变为街头潮流人群的最爱,每年产生20亿销售额。尽管品牌价值或销售并未受到什么影响,Hilfiger又以成功的重新定位重新获得成功。2010年,公司以30亿美元售予Calvin Klein母公司时装零售集团Phillips-Van Heusen Corp(PVH)。2015年,Tommy Hilfiger贡献PVH集团总收入的42%(34亿美元)。

  CALVIN KLEIN

  崛起:作为极简主义经典品牌,Calvin Klein仅在品牌创办短短十年后的1977年,得以产生3000万美元营收。Calvin Klein在1980年代已经家喻户晓,主要归功于设计师邀请当时的少女明星波姬·小丝(Brooke Shields)拍摄的令人难忘、极具争议的牛仔裤广告,以及品牌在内衣与家居用品的进军之举。

  转折:获得成功的Calvin Klein陷入债务泥潭,在1992年面临破产。他的朋友、娱乐行业高管David Geffen在这时拉了他一把,预示下一个Calvin Klein时代的开启:Kate Moss与Mark Wahlberg出镜拍摄的品牌经典广告。

  再崛起:跌宕起伏的10年后,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在2002年,Klein与他一生的商业伙伴Barry Schwartz以现金4亿美元、3000万美元库存、以及“关系至未来15年内”高达3亿美元的版税将该品牌卖给PVH集团。Klein与Schwartz在2003年交易最终完成后退休,但设计师在品牌留下的印记依然清晰。最近,2015年营收达29亿美元的品牌,聘请比利时设计师Raf Simons担任品牌首任首席创意官。

  CHRISTIAN DIOR

  崛起:品牌最出名即是1947年创造了强调腰部的“New Look”,但这个廓形在1920、1930年代却被忽视。仅仅10年之后的1957年,Christian Dior去世,但为这座同名时装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继任者、前助理、当时仅有21岁的Yves Saint Laurent用“高空秋千”廓形(trapeze)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被客户们视为过于放荡不羁而被解雇。

  转折:在设计师Marc Bohan主理下,Dior尝到成功甜头,但在1978年,品牌母公司提请破产保护,并在1981年破产。1984年,商人Bernard Arnault以1法郎收购品牌母公司Boussac Saint-Frères(旗下亦拥有Le Bon Marché百货)。此后10年,Arnault花费大量时间购回350多张Christian Dior经营许可证,其中不少对品牌权益造成损害。

  再崛起:1995年,Arnault聘请英国设计师John Galliano,将Dior重塑为可与Chanel匹敌的品牌。尽管这位设计师的任期因巨大争议而终止,Galliano与公司首席执行官Sidney Toledano成功将Dior转变成价值数十亿美元、拥有强大香氛美妆部门的品牌。2015年,Dior营收为18亿英镑。

  MARC JACOBS

  崛起:1984年,对纽约特有的“酷”特别有心得的80后夜店酷小孩Marc Jacobs,将自己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的毕业集合卖给知名商店Charivari。1986年,他推出首个完整高级成衣系列,仅过一年后便荣获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的Perry Ellis时装新秀大奖(Perry Ellis Award for New Fashion Talent),即如今的施华洛世奇大奖(Swarovski Award)。

  转折:1989年,Perry Ellis聘请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与他的商业伙伴Robert Duffy,帮助恢复发展停滞的品牌。在Perry Ellis发布的首个“颓废”系列让Jacobs丢了这份工作,1993年他在品牌的工作被终止。尽管他的“西雅图垃圾摇滚风格”造型与卡通T恤不断被高街品牌复制,亦得到众多编辑的喜爱,他设计的这些高端时装销路很不畅。

  再崛起:截至1997年,由于Jacobs与Duffy走到破产边缘,路威酩轩集团(LVMH)首席执行官Arnault聘请Jacobs给箱包品牌Louis Vuitton注入时装新面貌,并同时投资Jacobs个人品牌。在2001年春季增开副线品牌Marc by Marc Jacobs并推出一系列“it手袋”、“it鞋履”后,Jacob成为服装配饰零售战场的重要一员。当2013年Jacob离开Louis Vuitton时,其同名品牌每年营收已达10亿美元。2015年,Marc Jacobs宣布将Marc x Marc系列收归主线,再度开启品牌发展新时代。

  BALMAIN

  崛起:1950时代时装设计师Pierre Balmain通过为艾娃·加德纳(Ava Gardner)、碧姬·巴铎(Brigitte Bardot)等知名女星置装闯出名堂。Balmain于1982年去世后,数位设计师曾带领该时装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则是Oscar de la Renta,在1993年至2002年间负责设计该时装屋系列。

  转折:在De la Renta离职两年后,2004年,由于一位投资者未能兑现其承诺,时装屋申请破产保护。

  再崛起:当时的多数股东、法国商人Alain Hivelin,在2005年聘请设计师Christophe Decarnin执掌时装屋后,成功扭转企业命运。Decarnin削肩、充满装饰细节的造型能够轻易卖出五位数高价,与先前Balmain广为人知的保守派优雅大相径庭。Decarnin在2011年离开品牌后,Hivelin聘请时年24岁的Olivier Rousteing,他特有的“千禧一代”感性帮助提振时装屋销售,最终在2015年到2016年录得营收1.215亿英镑。2016年,包括Hivelin后裔在内的Balmain所有人(Hivelin在2014年去世),以4.85亿英镑将品牌售予Valentino母公司卡塔尔投资公司Mayhoola。

  GUCCI

  崛起:1921年,Guccio Gucci创办了意大利时装品牌Gucci。这位马鞍制造商认为向自己热爱骑马的客户出售包袋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到20世纪中叶,Gucci适于乘喷气式飞机到处旅游的造型已成为电影明星与富裕游客的最爱。

  转折:1970至1980年代,创始人家庭纠纷使公司陷入混乱。到了1993年,公司濒临破产。

  再崛起:性感设计、走70年代风格路线的Tom Ford,在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omenico De Sole的支持下,与试图在1999对该公司进行恶意收购的路威酩轩展开搏斗。De Sole与Ford后来以合作伙伴身份,加入如今被称为开云集团(Kering)的Pinalut-Printemps-Redoute集团(PPR)。2001年,PPR收购Gucci集团控股权。但De Sole与Ford因合同谈判不成,于2003年离开公司。接连任命数位创意总监后,2006年,Gucci任命Frida Giannini出任首席设计师。在长达8年的任期中,她极大(并一度成功地)延续了Ford的时装美学,但最终亦开始令人疲乏。但在2015年Gucci任命长居幕后的Alessandro Michele执掌创意大权后,该公司出现销量飙升,Michele梦幻般的设计为时装界长期独行的极简主义倾向注入一针解毒剂。2015年,品牌预计营收将首次超过40亿英镑,并将目标瞄准60亿。

  MICHAEL KORS

  崛起:还在上中学的Michael Kors,第一次制作并贩售运动装是在母亲位于长岛的家中。获得极具影响力的Bergdorf Goodman时装总监Dawn Mello赞誉后,1981年,他正式创办个人品牌。(正是Dawn Mello执掌Gucci创意大权时,聘请Tom Ford为品牌工作)。他通过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衣箱秀”吸引客户的能力、令人难以抗拒、受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艾莉·麦克劳(Ali MacGraw)启发、原汁原味的美式设计,为他赢得了编辑与客户的一致好评。

  转折:截至1990年代,Kors业务陷入困境,拥有品牌低价产品线的经销商Compagnia Internazionale Abbigliamento USA选择不再生产该产品线,大幅减少了设计师营收。他被迫在1993年申请破产保护。“如果需要点明这其中的讯息,那就是:想通过设计师时装挣钱现在是极其困难的,”1993年Amy Spindler在《纽约时报》文章中写道。

  再崛起:截至1997年,在路威酩轩投资下,Kors成功重组公司,并出任该集团旗下Céline创意总监。2003年,路威酩轩将其拥有的33%股份售予Tommy Hilfiger的投资者曹其峰与Lawrence Stroll。一年之后,Kors加入时装真人秀《天桥骄子》(Project Runway)评审阵容,在数以百万计的观众面前介绍自己及其品牌。2011年,Michael Kors公司上市,他本人因此成为亿万富翁。2015年,该公司净销售额超过45亿美元。